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扎根基层,深入了解认知乡村,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6月30日至2022年7月16日,乡村振兴目标下畲村文物的保护与传播实践队深入宁德、福安、福鼎和霞浦四个地区共50个畲村开展了为期11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四个小分队搜集并拍摄了大量图像资料:畲服、首饰共106件,畲族建筑、画墙类185处,畲族石碑牌匾文化基地共103处、物器类约四百件和畲歌音频三百多首。
踏畲乡高山之路,访非遗传承之人
“流水穿村过,人影水中留。田间采茶郎,畲音传十里”。2004年,白露坑村被宁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宁德市畲族文化重点村”,该村民风淳朴,畲族文化底蕴浓厚,几百年来畲族习俗世代相传、保存完好,村民们至今保留着讲畲语、唱畲歌、祭祀祖先等传统习俗。
白露坑村
用畲语交谈的畲家老奶奶
在畲家老奶奶的引导下,我们拜访了畲族传统服饰制作传承人钟李发,他是家族第四代畲服的制作技艺传承人。钟师傅向我们展示了多样的畲族服饰,服饰上的图案纹样很丰富,有山里的花草、林间的鸟雀、空中的云彩也有雨后的彩虹,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了畲族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他表示刺绣是制做畲服过程中最耗时费神的一个部分,而这每一件畲服上的图案都是他一针一线绣出来的,相较于机械刺绣,手工刺绣的服饰会更加鲜活灵动一些。尽管现今畲服市场需求量极小,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畲服文化更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他却依然坚守着这门技艺,并且希望他的孩子能够更好地继续传承下去。
传承人钟李发为队员们讲解制作技艺
上水村位于崇儒畲族乡西北部山区,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畲族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旅游扶贫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近年来,上水村积极围绕畲族村的特色定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油茶、金银花等农业项目,积极推进畲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努力打造“中国最美畲寨”。
上水村局部村貌
在上水村,我们拜访了一位畲族花斗笠竹编工艺传承人——吴孙存。他为队员们细致地讲解了花斗笠的制作过程,带领我们到村里的非遗馆里观赏他制作的花斗笠。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他是第八代传人,目前其儿媳也在学习这门传统手艺。他致力于畲族文化传播,闽东各地若有举办与畲族相关的活动时,都会带着花斗笠到现场进行展览,同时也很关心花斗笠的传承问题,鼓励年轻人来了解学习这门传统技艺。
花斗笠样式
传承人与队员的合照
锵锵凤凰山间鸣 悠悠畲歌千里传
畲族小说歌既是畲族歌言文化的传统的衍生和发展,更是福建畲、汉文化交流的见证。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普通话的盛行,现在许多畲族青年人不会唱畲歌甚至不会说畲话,畲语传承主体的断层,导致了畲族小说歌传承出现了危机,因而作为小说歌传承物质载体的手抄本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据我们实践队了解,许多畲族小说歌的手抄本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主要是因为村民们缺乏保护意识将手抄本丢弃或摧毁和未采取最佳的保护方式而导致手抄本受潮虫蛀。小说歌手抄本的搜集、保护工作对于畲族小说歌的传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次我们实践队深入畲村采取了对应的保护和搜集工作,希望能为小说歌的传承助以绵薄之力。
搜集到的部分畲族小说歌手抄本
齐心探寻畲乡文物 共享畲族“霓裳”之美
畲族服饰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载体,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美术内涵,凝聚了少数民族的图腾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印迹。仔细分析研究它,可以从中发掘出许多宝贵的知识与灵感,为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可贵的财富。以下图片为我们实践队搜集到的四个地区不同的畲服样式,为大家简单地做个区分:
宁德蕉城地区服饰图案以植物类花科为主,色彩丰富为显著特点,花色以红,桃红、黄、绿,白、橙为主。
畲服
福安地区花纹比较简单,只在衣领上绣有红、绿、黄等颜色的马牙花纹,沿着衣服边缘顺势缝上红布边,边的下端靠抽头的地方绣上一块三角花纹图案。
畲服福安装
福鼎地区服饰上的图案比福安夸张些,上衣大襟以上以桃红色为主要色调,加配其他色线,刺绣的动植物面积比较大,十分显眼。
畲服福鼎装
霞浦地区服饰的图案题材较为广泛,有本民族的图腾纹饰、植物类花纹(牡丹、梅花、忍冬藤.....)抽象的波纹(S纹、云勾、钱纹.....)动物类形纹(鹿、喜鹊、松鼠.....)等。
畲服霞浦装
助力古籍保护 赓续文化血脉
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畲族人民常用汉文记事,因而畲族古籍是我们了解畲族历史文化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畲族古籍内容涉及广泛,有族谱、畲族名人著述、畲族医学用书,各种买卖契约等。就于目前的保护情况来看,虽然少数珍贵古籍依托于乡村畲族文化发展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但大部分古籍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这些古籍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若不能得到及时抢救,假以时日必将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和损失。希望通过实践我们的传播能够引起当地人民和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唤起大家保护和传播畲族文物的观念,意识到民族特色重要性、增强文化自信,共同参与保护民族特色文物。
存放百年的歌本、家谱和医书等
山路迂回,却见“山哈”佳颜如故
本次社会实践前往的畲村部分位于大山深处,虽然在农村道路硬化政策的出台之后,一条条水泥路通向了畲村,但山路仍迂回曲折,通往大山深处的公共车辆极少,交通极其不便,队员们时常要换乘两三次才能抵达。然而大山虽深,却阻断不了“山哈人”的热情,听闻我们挨家走访,畲村村民们纷纷表示欢迎,大方地向队员们展示珍存的畲族文物并且非常耐心地解答,甚至有些老人家已经躺下歇息,仍起身迎接我们,配合我们的工作,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当看见他们意识到帮助我们完成任务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想这便是“以真心换真心”吧!
队员风采
本次深入畲村调研,我们实践队深深地感受到了畲族人民的淳朴和畲族风情的独特韵味。通过我们亲身感受畲族文物、对传承人的拜访以及与当地人的交流与探讨,深刻领略了畲族文物的魅力。也让我们懂得了畲族文物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它记录着数千年来的记忆,凝聚着一辈辈人的辛勤和智慧。它的存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铭记历史,明白一代代传承人用生命守护文化精髓与血脉的深远意义。我们应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望,将奋斗足迹篆刻在乡村大地上,让青春梦想与时代主旋律同频共振,迸发出属于我们青年的最强音、最华美乐章。共护畲族千年史,乡村振兴在路上!